

- 2017 (0)
- 2016 (0)
- 2015 (0)
- 2014 (0)
- 2013 (0)
- 2012 (1)
- 2011 (93)
- 2010 (10)
- 2009 (3)
- 2008 (4)
- 2007 (2)
- 2006 (3)
- 2005 (2)
- 2004 (14)
- 2003 (4)
- 2002 (4)
- 2001 (2)
- 2000 (4)
- 1999 (1)
- 1989 (1)
行脚五台朝山第四十天(
今日,行脚沿L03省道,转入巨广线,行脚
自五月十一号始,已行进1086公里。
晨,离天邱县,行脚至广宗县境内,于牛寨镇见有“钟楼禅寺,西行一华里”指向路牌,行脚大众即动议前云参访。
行脚自徐州至今,沿途甚少有佛教寺院,今见镇中有寺院,甚觉有回家之感。出家多年,如此时日离开寺院,还未有过者。
离镇不远,见空旷的农田中有一处高墩,墩上有别于民居的建筑,一看便知,那就是钟楼禅寺矣。
及至寺门前,边门开着,寺院仍在建筑之中,行脚法师高声询问是否有人。出来一位中年男子,见法师即合掌问候,并带吾等参观并作介绍。
此地因经济不甚发达,寺院建筑较为粗糙。询问建寺经济来源,告知乃周边村民捐资而建,因经济原因,多年来发展不大。
吾于大殿后,见有一钟,即前去撞击三下,钟声浑厚低沉,余音留袅袅,有古刹钟声之遗韵。细观乃新铸之钟,虽是新钟,其音不同一般者。
问居士,何以钟楼禅寺,未见钟楼?
居士答无钱建。
居士带吾等入大殿礼佛,殿中佛像皆泥塑彩绘者。礼佛后,坐于殿前,询问寺院情况。
问居士,何以无出家众?
居士答,出家人来住几日,住不下去,因寺院无一点经济来源,后再也没有出家众来住持者。
吾闻彼语,问于行脚同道,有无愿意来此住持道场者。良久回闻回音,亦或行脚大众不敢造次作答;亦或沪上出家众,见此情形,未有愿作此寺住持者;亦或大众暂时与此地无缘吧。
相谈之中,居士复提起钟楼之事,云前数日还在盘算,将来如何建一钟楼之事。
吾问建一钟楼须净资几何?
居士云,几万元即可。
吾问何以如此价钱即可建耶?
居士云,此地经济不发达,人工费很低。
吾即告居士言,此寺建钟鼓楼之款,我帮助化缘。
居士闻吾如是言,即五体投地,顶礼以谢。遂让龙慧法师留下联系方式,以便将来联系。
吾等遂准备离寺,行脚上路。时居士忽想起,寺中有一残留之碑,即领前往一观。
碑存部分,难以了解此寺全貌,然于碑上“重建钟楼禅(寺)”等字样清晰可辩,知此寺亦曾是古刹,因处乡间,故无能闻于他方者。
观碑后,行脚团即离寺上路,吾等离去后,居士遥拜相送,目望行脚法师渐渐远去,彼于心中亦当欢喜,钟鼓楼事现有着落者。
吾离钟楼寺后,一路思维,吾知得建道场之辛苦,经济发达之处,尚且困难重重,何况此地经济欠发达者。
此地每逢四月初八、十二月初八周边民众,皆有集于寺中烧香礼佛之风。怎奈此处,却无能发大心之出家众引导信众,趣于正信者。
见到寺院,虽感亲切,然见此寺中无有出家住持僧众,不免心生忧愁,弘法之责在于僧伽,僧伽之责,在于引领善信。若无僧众引导,随其自然生灭,亦或不久之将来,或再遇法难之时,此地将无佛法之存矣。
故吾于行脚途中与同道言,行脚参访,有名寺院,当然须去参学,然多一个少一个,而今之时,亦无大碍,皆清一色矣,已无甚差别。住持皆忙,寺院人多,来往交际,法音难闻。然此处寺院参访值得,能使吾等,见景思惟,佛教之将何去何从?佛教之将以何种形式利益大众?佛教之将如何存之永久?
行脚进入广宗后,沿途种植葵花者较多,朝阳红日之下,绿叶黄花圆盘,一律向东,从未见过如此之多向日葵者。
行脚休息时,好奇往至田中,细观葵花,葵花丛中,间有蜜蜂飞舞采粉,或停或飞,一盘至于一盘。
经云“犹如蜜蜂接采众花不计常想,于花枝叶一无所损。行权菩萨,随俗方便虽乐诸欲,不计爱欲、不发常想,不自毁身亦不损彼,譬如树种不失鲜色因而生牙无加茷者。如是,族姓子!菩萨以空、无想、不愿之法,智度无极广大之慧,入诸尘劳随所乐行,不舍习俗、欲不秽身,不违佛叹、未曾退转。”修行之人,若能于诸世间,不生执著,常念无常,以智慧方便行于世间,则可于佛法中得不退转矣。
忽想起《佛说蜜蜂王经》的故事,说昔日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佛时,有两位出家比丘,一名精进辩,一名德乐正者,共听佛陀说法。
精进辩者闻经欢喜,听法后即得不退转,具足神通。
德乐正者,整日贪睡,一无所得。
其时,精进辩对德乐正比丘言,佛难遭遇,百千万亿动难值一遇,如何贪睡耶?睡眠乃是烦恼,如何常与之相应耶?应当精进自勉,勿使睡眠烦恼障蔽汝心。
德乐正闻言,即经行以治贪睡,经行未久复住睡眠,如此反复,不能对治睡眠。便至水边,禅坐思惟,刚坐不久,即复睡去。
精进辩见此情形,即化作蜂王,飞在德乐正眼前,欲螫之。德乐正见蜂在前,因畏蜂螫故,警觉而坐,起于思惟。须臾复入睡眠,蜂王其时飞入腋下螫彼胸部,德乐正惊醒。
水边有种种杂色之花,蜂王飞至花上采食花粉,德乐正端坐而视蜂王,恐复来螫,不敢入睡。
蜂王食花粉后,停于花中,须臾间,蜂王于花中睡眠,不慎堕于污泥之中,蜂王振翅复至花上。德乐正见此情形,对蜂王说偈云:
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隱 不當復持歸 遍及其妻子
如何墮泥中 自污其身體 如是為無黠 敗其甘露味
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
當須日光明 爾乃復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
蜂王闻偈亦说偈报云:
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
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污泥 愛欲所纏裹 無智為甚迷
日出眾華開 譬佛之色身 日沒華還合 世尊般泥曰
值見如來世 當曼精進受 除去睡陰蓋 莫呼佛常在
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緣 其現有智者 當知為善權
善權之所度 有益不唐舉 而現此變化 亦以一切故
德乐正听闻蜂王之偈后,即得无生法忍。昔日精进辩者即世尊释迦佛也,德乐正者即弥勒菩萨是也。
是知,睡眠乃是修行之一障碍也,非是不睡眠,而是不能贪著于睡眠。昔日慈氏能于蜂王偈中得无生法忍,吾于葵花丛中只拍得照片一给,无甚觉悟,复录此偈而作话头,于行脚路上慢慢参去。